“开机大吉!充值破亿!”11月14日,在浙江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景区,一个剧组举行了开机仪式。不同于传统影视剧的开机吉祥话“票房大卖”,参与本次开机仪式的出品人、演职员彼此都祝福着“充值破亿”。 “充值破亿”概括了当下如火如荼的微短剧行业的财富效应。业内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如果一部微短剧能够充值破亿元,代表制作方、投流方、播放平台、流量平台均能获得可观收益,议价能力强的制作方最多可获得1000万元分账,最低也可达500万元。 然而,自诞生起关于微短剧的争议从未停止。“审美降级”“情绪爽片”……争议归争议,资本和影视从业者依然“星夜赴考场”。中信建投研报称,预计今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200亿元至300亿元。 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微短剧行业,记者近日深入横店多个竖屏小程序微短剧剧组,采访了大量产业链上下游从业者,试图以一斑窥全豹——“生猛”的微短剧行业,谁是赚钱的“C位”(核心)? ◎记者 杨翔菲 王文嫣 张骄 资本:蜂拥而至,寻求“暴富” 资本:蜂拥而至,寻求“暴富” 参加完上述剧组的开机仪式后,这部涵盖错嫁、穿越、选秀、甜宠等元素的微短剧出品人老刘告诉记者,这是他9月入行以来投资出品的第13部微短剧。 “这些年我的朋友做抖音带货、去淄博开烧烤,不少人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但我都没有心动。”老刘说,微短剧的崛起让他燃起了“好奇心”,他和一些年轻时有演员梦的朋友来到横店,寻找制作团队进行合作。 “这一行是年轻人的世界。”老刘综合多种考量挑选了承制方。制片人杰克告诉记者,微短剧普遍有多个投资人。“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微短剧投资上同样适用。“如果投资人准备50万元,我会建议他分散投资,分别投5部剧,降低风险的同时也能博取超额收益。只要火了一部,就可能把前面的投资全部覆盖,甚至大赚。” “如果制作团队总共获得了1000万元的分账,投资人参与了10%,就能获得100万元的利润,而他的成本有可能只是10万元。”杰克给记者算了笔账,在微短剧出品端,投资人“交叉持股、平摊收益”的现象屡见不鲜。数据显示,2023年已有超20部短剧分账金额超百万元,早有布局的长视频平台“优爱腾”(优酷、爱奇艺和腾讯)均有作品。 东阳宗稷鸿儒影业董事长、制片人刘宁之同时有两部剧正在拍摄。他告诉记者:“仅横店同时就有100多个剧组在拍摄竖屏小程序短剧,内容制作趋于规范化、精品化。微短剧也吸引了一批跨界资本——搞工程的、搞餐饮的、搞娱乐的、搞房产的……横店似乎变成了‘竖’店!” 制作:颠覆思维,打造“爆款” 制作:颠覆思维,打造“爆款” 资金到位,如何制作?在资深影视人黄立看来,微短剧的剧本决定了投资制作的“底线”。 目前,大量制作方均采用与微短剧平台合作的模式。“具体主要有三种模式:微短剧播放平台全投、制作方承制;平台与制作方对投;制作方完全自投。”刘宁之说,“我们希望平台以对投形式进行合作,平台在制作和投流分发上的参与,为打造爆款夯实基础。” 目前,国内较大的微短剧播放平台包括点众、九州、容量等,其优势在于手握大量IP。知情人士表示,中文在线凭借在丰富的网文IP储备,已在国内外的短剧市场上进行精准输出。 随着长视频赛道减量提质,行业迎来产能出清,部分制作公司转向微短剧寻找机会。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新兴赛道有更宽松的创作环境。 与传统影视剧的剧情铺垫、气氛渲染不同,微短剧要求主创团队颠覆传统思维,在剧情上“打直球”。直接的“爽点”“爆点”“钩子”“付费点”,是剧本打磨阶段的重点。通常这个创作时间需要1到2周。 刘宁之说,竖屏短剧的拍摄周期平均7天,因此具有完备的上下游协同能力影视基地备受剧组青睐。“我们会按照预算表控制整体制作成本,选择导演、演员、服化道等。在横店,获得性价比更高的资源尤为重要。”记者了解到,横店影视基地对微短剧剧组给予优质扶持政策并开通绿色通道,如低价入住横店集团相应酒店、优惠价格使用集团场景等。 微短剧虽微,但“五脏俱全”。重头戏拍摄时,一个场景有超20个工作人员。在横店,这样忙碌的微短剧剧组分布在影视城的各个角落,在40万元到60万元的成本内制作爆款,是所有参与者的追求。制作方项目接连不断,同一制作方同时或接连启动两三个剧组的拍摄,一个月内制作完成3到4部是行业常态。 竖屏监视器前的导演 投流:量化交易,撬动“暴利” 投流:量化交易,撬动“暴利” 如果说剧本决定了一部微短剧的“底线”,那么投流决定了其触达的“天花板”。以某部今年大热微短剧为例,投放初期并未形成爆款,但在投流团队“砸入”超5000万元之后,ROI(投资回报率)逐渐由负转正、实现正向循环。 黄立表示,所谓微短剧投流,可以理解为传统影视剧的“宣发”,也等同于视频形式的信息流广告。信息流广告是位于社交媒体用户的好友动态或资讯媒体内容流中的广告。信息流广告可以通过标签进行定向投放,根据需求选择推曝光、落地页或应用下载等,最后的效果取决于创意、定向、竞价这三个关键因素。 微短剧的投流,创意为先。擅长剧本发掘和投流分发的出品人许先生向记者详解了投流:投流公司通常会有多个团队进行多平台分发,一般一个“投手”会配多个剪辑师,制作名场面素材到抖音等平台进行投放。 许先生说,这种投流素材通常就是用户“刷视频”时出现的广告视频。观看过程中其左下角会出现“观看全集”,用户一旦点开,就跳转进小程序短剧页面,在此页面进行观看、付费等。微短剧的前10集充斥了大量的反转和“钩子”,期待观众在后续的付费节点进行“一充”“二充”,完成微短剧的营收周期。 据悉,投流公司可以在后台直接看到该模型的数据,如3至5秒完播率、整集完播率、投放人群等。“投手”对素材物料、投放模型实时动态修正,以期获得更高额的ROI。“本质像炒股,投流就是量化交易。”许先生说。业内普遍默认,微短剧ROI高于1.1时,会继续投流。 “目前ROI做到1.2左右的短剧可以保证各方都能赚钱,最高可以做到1.9。”黄立告诉记者,这代表使用1元的投流成本,就能收回1.9元的用户充值。在充值总金额中,制作方分账的普遍区间是5%至7%,最多可拿到10%。——清晰明了的商业逻辑,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 未来:优胜劣汰,拥抱变革 未来:优胜劣汰,拥抱变革 广电总局官网显示,8月微短剧单月备案401部,已超过2021年全年备案的微短剧数量(398部)。没有一个行业能一直野蛮生长,对微短剧的监管从未缺位。 近日,广电总局表示,将不断完善关于网络微短剧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再次开展为期1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将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网络微短剧推流统计机制等。 黄立得知此消息后告诉记者:“这对微短剧行业是好事,希望市场能够有序竞争。”在黄立看来,小程序短剧从制作质量、工业标准到题材类型升级迅速,这是影视专业人才不能错过的机会。 微短剧行业目前呈现上下游集中度较高、中游较为分散的特点。在产业链上游,内容创作类公司包括中文在线、掌阅科技等;中游内容拍摄制作类公司包括百纳千成、华策影视、紫天科技、柠萌影视等;下游内容分发类则包括引力传媒等公司。近日,互联网广告代理业务公司遥望科技、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也在筹备微短剧业务。 看完一部100集的微短剧,可能要花200元左右,但据行业媒体测算,目前国内全平台付费微短剧每日充值消费已在6000万元左右,国庆等假期峰值甚至超1亿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用户“买单”,就是从业者的底气。太平洋证券认为,微短剧顺应了网络用户碎片化的娱乐习惯,日益增长的用户数量和播放量反映了用户接受度不断提高。 爆款微短剧出品人、制片人侯志为表示:“期待制作团队回归初心,扎实地做好故事,吸引观众,微短剧市场才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迎来更大发展。”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认为,一个新事物刚出现时,由于门槛较低,大家蜂拥而至,最终必然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随着监管趋严、专业玩家进场,微短剧产业链必将升级。黄立告诉记者,他将与一个平台公司、一位抖音直客、两家投流团队进行深入交流,进而准备组建打通小程序短剧上下游的全产业链公司。无独有偶,老刘也有此打算。 “如果只做单个赛道的参与者,是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黄立说。 便携式竖屏监视器前的导演 【横店变“竖店” 新面孔老玩家“飙戏”】 【横店变“竖店” 新面孔老玩家“飙戏”】 ◎记者 张骄 杨翔菲 王文嫣 总裁马甲掉了、重生后成富家千金、“腹黑”复仇……一些剧名雷同的微短剧,正在席卷各大视频及社交平台。 1到3分钟1集,看完全集花费几百元,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用户“上头”买单,近期还出现了爆款微短剧《无双》投入几十万元,上线充值破亿元的案例。 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大量机会。导演、演员、出品人争当“横漂”(在横店参加影视剧拍摄的外地人士),都想搭上这趟流量快车。 “平均一个月要拍三四部微短剧” “平均一个月要拍三四部微短剧” “等我回来娶你,一生一世!”演员王永峰穿着重重的铠甲,握着女主角的手深情对望。“站得再紧凑点,动作幅度再大一点。”导演紧盯着监视器说。上述情节出自横店影视城刚刚开机的一部古装穿越微短剧,极速调动情绪对科班出身的王永峰来说,并不困难。 “我是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入行好多年了。”王永峰已演了13个微短剧男主角,平均一个月要拍三四部。 对还在影视业摸爬滚打的年轻人来说,生存或许更为重要。“以前还有的选,现在有戏拍就不错了。”他坦言。 在横店影视城的另一片场,一家当地的影业公司董事长介绍,微短剧的热浪带动了大量就业。“主演日薪从1000多元到数万元不等。”他说,一部微短剧的全部片酬约占前期预算的15%,“很便宜”。 距离横店不到300公里的浙江象山影视城,某仙侠类微短剧剧组正在“玄天洞”里拍摄打斗夜戏。 扮演女三号的晓丹做过女团练习生,她表示:“这几年没什么机会,公司就安排我拍短剧。”该剧出品人阿铭透露,剧中的女四号是免费客串。 虽然微短剧对演技要求不高,但被市场认可的演员仍能获得话语权。一位资深制片人透露,头部微短剧演员不仅日薪可达3万元,同时也开始坐上主桌参与项目分账,“一对专演情侣的头部演员马上要成立自己的公司”。 实际上,一些微短剧“新面孔”已是影视圈“老玩家”。一位来自香港的武术指导,五年前“北上”,经历过网剧、网络大电影的洗礼后,决定扎根微短剧赛道。 据了解,近年来某大热剧集的导演已到横店进行微短剧全产业链调研。“现在是竖屏时代,大家很少花时间在电视机前看连续剧了,我很看好这个市场。”制片人蔡函霏说。 “剧本创作同质化问题严重” “剧本创作同质化问题严重” 随着各大平台鏖战微短剧,把“投流”当命门的剧组进一步压缩前期成本。“你看到的是特效、威亚,我看到的都是钱。”阿铭直言。 本应精雕细琢的剧本创作环节也被进一步挤压,取而代之的是爽点多、情节反转再反转的程式化剧情设置。 投资人老陈出品的第一部微短剧刚刚杀青,工程行业出身的他虽对这行一知半解,但愿意“带资进组”。在他看来,微短剧的成功首要靠运气,其次取决于平台推流,最后才靠剧本。 目前,微短剧题材细分起来有战神、霸总、穿越、重生、甜宠等。打开任意一个微短剧小程序,充斥着片名相似的剧目。“剧本创作同质化问题严重。”微短剧监制张笑豪表示。 “这个编辑急哭了!收短剧”“女频(女生频道)定制短剧任务”——社交平台上微短剧剧本约稿的帖子回复不断。普通编剧1万元到1.3万元、有爆款的2.5万元到3万元、十集试稿……以市场反馈做量化,无论是网文写手还是新人都被允许入局。 日前,腾讯旗下阅文集团发布“短剧剧本征集令”。根据“征集令”,签约稿酬分为“保底+分账”两部分:保底1.5万元到5万元,最高可获得2%的分账。可以预见,优秀编剧、导演、演员将逐步获得更多变现机会。 一部微短剧正在拍摄 【记者观察:热闹喧嚣的背后】 【记者观察:热闹喧嚣的背后】 ◎记者 杨翔菲 王文嫣 张骄 微短剧概念在资本市场爆发后,不仅令龙头股屡次出现20厘米涨停,更让“后知后觉”的老牌长视频制作团队前往横店学习调研。 在横店调研的数天里,上海证券报记者除了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意经”,也会不经意间听到几句“肺腑言”。 “这是我的化名。”一位导演指着剧本封面对记者说。随后他掏出手机展示了自己和一名当红流量明星带妆合影,称自己上一个“大活”是某S+剧组的B组导演。记者好奇去对照该剧组官宣名单,发现果然对得上。一位制片人告诉记者,行业内确实存在“鄙视链”,若不用化名或影响导演再接大项目。 比起导演,梳化、服装、场务等工作人员就坦率多了,直言目前大剧组项目越来越少,跟拍微短剧已成为最主要的工作。比起大项目,微短剧收入偏低且劳动强度更大,但在影视行业不景气、项目降级的大背景下,“大家还得吃饭”。 “监管措施肯定会来,我们已经在拍摄时规避风险了。”一位制片人对记者说这句话时,此轮针对微短剧的整顿尚未发生。但达摩克利斯之剑早已悬挂在每一个“组局”的微短剧总制片头上。 制片人A告诉记者,最初的微短剧市场更不规范,随着女性观众逐渐进场,内容创作逐渐向言情、穿越、复仇等情节发展。 近日,广电总局宣布,将不断完善关于网络微短剧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再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将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网络微短剧推流统计机制等。 接受采访的制片人表示,行业总会面临监管升级的一天。目前微短剧的优势在于制作快、上线快,随着监管加码,这些优势能否继续保留,且需观望。 “这是一个博概率的游戏”。按照业内最新说法,微短剧成为爆款的概率是10%。对于任何一个投资人,制片人的建议都是把钱分散在多部微短剧中,一部有收益就能覆盖所有投资成本。记者问一些采访对象,你们赚到钱了吗?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第一部投资的剧马上就要上线了”“自己是拿固定片酬的”“不了解作品后续充值情况”等。充值过亿或头部演员日赚3万元,在他们看来是“神话”。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记者接触到的微短剧投资人绝大多数都有横店影视产业链从业经历,无论是做龙套演员或导演,已形成一个熟人交际圈。但最新一批出品人,外行人的比例显著升高。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举报/反馈